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倚傍在滇池湖畔的云南民族博物館,已然被嬌艷的花海、清脆的鳥語所輕盈環繞著,每年的這個季節,無論是為花、為景還是為這里珍藏的豐富民族文物,云南民族博物館儼然成為春城人民及旅昆游客的所選之地。
進入3月以來,我館已為春城小學、大觀小學、高新一小等學校的師生家長開展了多次參觀講解接待服務,他(她)們或以班級年級組織集體行,或以家人朋友組織親子行,成群結隊、三三兩兩,探尋民族文物的奧秘,享受春暖花開季的相聚時光。
3月14日上午,館公眾教育服務部為五華區高新一小3(19)班的44名學生和36名家長精心設計了2小時的親子民族科普小課堂系列活動,涵蓋了理論課堂講解、展廳實物參觀、實地手工操作,主題鮮明、環環相扣,為師生及家長們呈現了一堂精彩而有意義的民族科普活動。
活動第一階段,緊緊圍繞“民族傳統科技”,公眾教育服務部負責人從涵義、發展歷程、意義及當天體驗的兩個手工單項等方面向大家作了講授。40分鐘的小課堂結束后,孩子和家長們進入展廳參觀,講解員圍繞應用現代科技、技術較多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云南實踐展》開展觀展講解及互動體驗,觀眾被云南成果、云南聲音等精彩內容所吸引的同時,更沉浸在高精尖展陳技術的互動體驗中,既對民族工作的云南實踐有了大概了解,又體驗了饒有情趣的科技設備,增添了無限的觀展趣味性。活動第三階段,在館專業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地操作體驗了傳統技藝甲馬板印刷及白族扎染。
此次活動通過課堂講解、展覽觀看、手工體驗讓參加的觀眾對民族傳統科技、現代高精展陳技術及優秀民族傳統技藝有了直觀的認識。這種講、觀、實地操作密切相結合的方式,既讓觀眾領略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更體現了博物館教育因地制宜,不斷向專業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