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云南民族博物館邀請云南省美術家協會陶瓷委員會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馬行云等云南茶器專家,世界茶業與茶道聯合會會長、中華茶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昆明市茶業行業協會會長劉益成等云南茶藝專家,云南師范大學教授王芳等學者,中國文化報、中新網、中國網、云南網、今日頭條、環球網城市頻道等新聞媒體,在《山花漫——首屆云南民族茶器展》畫冊發布的同時,舉辦“云南民族茶器傳承創新與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研討會。
中國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是中華文化的符號和形象。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44個子項目里,云南多個項目列入其中,包括大益茶、貢茶、德昂族酸茶、白族三道茶、滇紅茶、下關沱茶。同時,“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已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2022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茶器是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產物,它的發展演變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歷史見證。在這個即將迎來“中國茶”申遺“雙響炮”的重要時間節點,云南民族博物館舉辦了《山花漫——首屆云南民族茶器展》。依托展覽舉辦的研討會圍繞“云南民族茶器傳承創新與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展開,與會專家就如何守正創新展現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進行研討,提出以下方向性的問題:
——關于云茶云器的文化宣傳如何傳播教育到“在地”區域?
——非遺技藝的傳承,強調人的傳承,如何帶動年輕一輩認識了解熱愛云茶云器,將中華文化繼承發揚?
——云茶云器之間的溝通橋梁如何建立,如何常態化地共建形成茶與器的有機結合?
希望帶著這些問題,一起找尋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讓藝術創作如春花綻放,共同講好“中國茶”的云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