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江、圖:盛亮
2023年3月25日,由云南民族博物館、省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省陶瓷書畫研究會主辦,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華寧縣文化和旅游局、華寧縣陶瓷協會、瑞麗市涵窯陶藝工作室、華寧古月窯釉色研究中心、昆明百木園茶葉有限公司協辦的“鄉土云南”系列——“寧州逸韻”當代華寧陶藝術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館展出。
云南有著4000多年的制陶史。至今,在漢族、藏族、傣族、納西族、白族、彝族、佤族等民族中,仍保留著從手制到輪制、從素胎到施釉、從平地堆燒到窯燒等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各種制陶技術,燒制的陶器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并行銷到周邊國家。云南民族民間陶藝,無論是制作方法和風格都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可以稱為中國制陶史的一個縮影,對研究人類制陶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寧陶,古稱寧州陶,坊間自有“彝鼎尊盤同述作,官哥柴定共流傳”的美譽,既有唐時邛窯的形制神韻,宋時鈞汝官哥窯的肥潤釉彩,還有清、民國時石灣的形貌風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華寧經過長足的發展,成了一片更加有生命力的土地,逐步成為云南工藝美術陶、傳統古建筑陶、傳統生活陶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也在這期間涌現了許多對華寧陶充滿熱忱的制陶人,無論是世代沿襲祖輩手藝的,還是對華寧陶燒制技藝慕名而來的年輕人,都在這片土地的支持下蓬勃地發展著華寧陶。讓華寧陶在大浪淘沙的時代變遷中始終薪火未斷、得以傳承。當然,華寧陶也在不斷地突破自身的桎梏,在這個時代賦予了華寧陶新的符號。而當下華寧陶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傳承、創新、發展的多域窗口,在各級政府的牽頭下各窯口間、各產區間達成有效交流融合,切實做到了傳承與創新并重,秉承保護與發展共榮。在華寧進行創作的陶藝家們以其所蘊含的樸拙古意,創作了一批獨具逸趣的器物。本次展出的華寧陶,不乏云南本土的手藝人在“今日”與“昨日”的手藝前輩們發生思想的碰撞后所呈現的作品。
希望觀眾可以在此次展覽中看到一種文化的交融。展期:2023年3月25日—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