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把握、闡釋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深入挖掘闡發(fā)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深刻的思想體系,充分發(fā)揮博物館在堅持“四個自信”中的陣地作用,云南民族博物館于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期間舉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云南歷史與中華整體》兩場專題講座。
云南省委黨校馬喜梅老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講座上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梳理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提出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過程,重點介紹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面臨的時代挑戰(zhàn)、理論指引和實踐方略。
在《云南歷史與中華整體》主題講座中,云南大學教授、我館顧問林超民先生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云南的歷史分期為脈絡,深入解析了云南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fā)展演變。從燦爛的史前文化開始,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云南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推動、相互融合,凝聚為一個整體,并在“致中和”價值觀影響下,認同、吸納、豐富、傳揚中華文化,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牢刻在了心間。
該系列專題講座,契合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引導我們博物館人深刻思考在快速變化社會中,面對文化身份的守護、創(chuàng)新和重構等新任務,博物館如何明確自身角色定位,積極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與時代同頻共振。
文:王靜